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138节  (第1/1页)
    “若得阿娇为妇,当金屋以贮之。”    他笑,咯咯地笑,那一年,他七岁。    阿娇向他伸出了手:彻儿,咱们去玩吧……    从此君王不早朝。    皇太后再见皇帝时,锦帷香浓,旖/旎明艳,他从宣室殿搬到了清凉殿,冬居宣室,夏卧清凉,一轮一轮地换过美人。像萎去的花,一茬一茬地盛过又开,开过又盛,汉宫最不缺的,便是鲜妍的花,鲜妍的美人儿。    美人并非女子。    当太后亲眼看着韩嫣从皇帝寝宫衣衫不整出来时,她已无震惶,背身长叹一声。她的儿子,在她能说出却又说不明的某一瞬,已经死了。    多少年,凄凄寒夜捱过。    没有阿娇。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这一章刚开始感觉写的略仓促,但到后面,越来越觉得这一章写的非常有感觉!    这一章……很满意的说…    额,不开心的是,40章被锁了…唉,作者不是个写船能手呀,自认已经挺清水了,没想到……    这一章再看吧,可能会放微博上,因为改的话肯定不像样,,我都不知道要怎么改…最初的灵感,肯定是留原版好…改了就没那个味道了…    第112章 武帝(1)    皇帝也老了。    天下诸王,朝拜冕旒,在朕的长安。朕终于还是在朝臣一年又一年“万年无极”的祝祷声中,走入迟暮。    就像祖龙始皇那样。连他求仙问药都不得长乐,朕这“万年无极”又究之何来,朕……何德何能?    临朝,朕的臣子终究还是比朕更老。俯首时,朕的朝上如曳动松涛,居高,能瞧见老臣们鬓边霜白,这乌飞兔走的岁月毕竟不仅仅夺走了朕的年轻。    普天之下,与朕一同老去,且如繁华长安,上元节的灯色,毕竟不是当年。    连朕的长安,都老了。    许久未去长乐宫。更遑说晨昏定省,这并不需要了。    母后卒于元朔四年的夏天,那年六月,御驾幸上林苑,我已许久不居未央。汉宫快骑来时,惊闻太后病危,我到底还是落了泪。    毕竟她是生母,毕竟,朕龙潜时,她为我担过太多的忧惊。    我仓促回宫,御辇停在长乐宫外,抬头,宫匾上“长乐”二字灼痛了眼,长乐奉母后,……屈指而数,朕做到了多少?    大概她对朕的恨意,绝不少于朕对她。    她看见我时,眼泪悄静地淌,毕竟不年轻了,尽管她保养很好,我还是从她额前皱纹里读出了一丝悲凉。    美人迟暮。这四字用在我的母后身上,竟如此恰如其分。    她是一个爱美的女人。或者说,在宫里,美貌是一个女人生存的能力,从前未央的王美人,艳冠后宫,而此时,她在皇宫里,一年一年地迟暮老去……大抵想起来都是伤心。    我的母后躺在病榻上。金丝玉缕,裹不住的龙钟老态。    我在母后的身上,看见了皇祖母的影子。    也看见了朕未来的样子。    恁是群臣山呼“长乐无极”,终有一天是要归地宫的。    她看见我来,憔悴的脸上缓缓浮现起笑容,她招手:“彻儿……”    我走近,然后,太后微微一笑,浊泪攀满面颊。    她伸出的手再也没有收回。    我在想,她到底恨不恨我,毕竟,我千万地针对后族田氏,未几年,田蚡早已被我整的不成模样。君与外戚,早晚是这么一个你死我活的场面。    为朕的江山,朕可以不择手段。    但她朝我招手,我走近时,听见她很低声:“彻儿,不要怨怪母后……”    我差点落泪。    她很艰难地支起身,想要碰到我,我递了手,只这么一个微小的动作,她的脸上却浮现出一抹极满足的淡笑,她轻声说道:“……母后不是故意。”    我撇过头去。    她吃怔,愈着急,挣扎起来:“彻儿,当年阿娇——”    “你不必说,”我吃疼,语气冷漠的连自己都觉惊讶,终于缓和道,“——母后不必说。”是不忍。不忍再听——    “不,彻儿,”母后极虚弱,几乎在恳求,“听母后说完——也许,也许你不会再有机会了——当年阿娇……”她叹了一口气,连喘息都极微弱:“当年的陈皇后,入主椒房殿近十年,却久久未育,累陛下年近而立却无嫡子,……是母后的错。”    我微怔。是母后的错……母后错了,朕身为儿臣,却绝不能够不原谅母后。    “陈后无子,举掖庭皆防备着,——是受哀家示下。”    母后几句话,累朕措手不及,朕最信任之人,都在背叛朕。    “哀家不能——不能教陈后怀上陛下的孩子,不能让堂邑陈氏权势遮盖了天去!”    “……是为朕?”我知这话堵人,却也知母后要怎样回答——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